電能交易規則助市場化改革(咨詢電話021-56479693)
(咨詢電話021-56479693)021-56480482 021-56412027
國家電監會11月30日公布了《電能交易基本規則(草案)》(以下簡稱《規則》),并公開征求意見,這也是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8年來**部系統化的電力交易管理法規。
相關專家指出,電力體制改革*關鍵的便是理順價格機制,發電企業競爭上網,電能采取市場化方式交易。《規則》明確提出了電力跨省區交易、發電權交易以及大型用戶直購電交易的規范和管理辦法。與此前相關文件相比,《規則》中沒有“試行”、“試點”等字眼,聯系此前公布的《輸配電成本監管辦法(試行)》,直購電交易將獲得可執行的制度基礎,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也有望在“十二五”期間進入實質階段。
電力市場化改革停滯5年
“雖然是千呼萬喚,但《規則》的出臺相當不容易,說明國家已經為電力市場化改革做了足夠鋪墊。”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說。
2002年,我國提出“廠網分開、輸配分開”的改革方向,正式開啟電力改革,2005年,原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成現在的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。
在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分開后,大型用電企業直接向發電企業購買電能即“直購電”模式,被管理部門視為改革的探路石。但自2004年國家發改委和電監會推出《電力用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試點暫行辦法》,電監會在2007年的《中國電力工業市場化改革的問題及展望》和2009年的《關于完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》中,只是對試點措施修修補補,電力市場化改革整體陷于停滯。
來自電監會的資料顯示,自2009年對“直購電試點”辦法做*后一次修改,至今僅批復了6項直購電試點案例,一位用電企業負責人直言,“輸配電價過高、電量分配不合理,直購不劃算”。
昂貴電網卡住改革
輸配電價過高被認為是影響“直購電”開展的關鍵,但這個價格始終是筆糊涂賬。
電力用戶從發電企業購買電能后,需要通過電網傳輸,輸配電成本就是傳輸過程中的“過網費”,上網電價與“過網費”相加即為用戶*終需要支付的電價。根據電監會的統計,2009年,我國主要電網企業輸配電成本合計3479.53億元,其中國家電網2681.14億元;南方電網798.39億元。
如此巨大的數字是如何產生的?電監會日前發布《2010年一季度西北區域電網企業輸配電成本情況通報》,其中一組數字耐人尋味,在輸配電成本構成中,**大成本為折舊,占比為28%,**大成本是“其他費用”,占比高達19%,薪酬、材料費、輸電費等費用均居其后。